射線防護工程是一種高能電磁波技術。輻射防護分為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。電離輻射主要是射線輻射。
射線會帶人體帶來一定的危害。那么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好射線防護呢?其防護用品又有那些呢?其實在我們在場所中鉛衣和鉛房,我們還是能夠經??吹降?。鉛衣相對來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是比較普遍,很多相關作業都會用到。當然鉛衣也是有區別的,比如醫生所穿的醫用鉛衣與普通的鉛衣相比其質量要重很多,當然其防護效果也比普通的要好很多。一般我們常見的都是在輻射比較強的地方穿鉛衣的比較多。它一般都是用在醫療場所或者是實驗室以及一些工業場所中,其主要是用在密封的環境中來隔離射線。當然現在的射線防護產品還有很多,比如與鉛衣配套的鉛帽、鉛圍裙等,與鉛房配套的鉛玻璃、鉛屏風等這些都是。
1. Y射線由放射性同位素如60Co或137Cs產生。是一種高能電磁波,波長很短(0.001-0.0001nm),穿透力強,射程遠,一次可照射很多材料,而且劑量比較均勻,危險性大,必須屏蔽(幾個cm的鉛板或幾米厚的混凝土墻)。
2. X射線是由x光機產生的高能電磁波。波長比γ射線長,射程略近,穿透力不及γ射線。有危險,應屏蔽(幾毫米鉛板)。
3. β射線由放射性同位素(如32P、35S等)衰變時放出來帶負電荷的粒子。在空氣中射程短,穿透力弱。在生物體內的電離作用較γ射線、x射線強。
4. 中子不帶電的粒子流。輻射源為核反應堆、加速器或中子發生器,在原子核受到外來粒子的轟擊時產生核反應,從原子核里釋放出來。
各種射線,由于電離密度不同,生物效應是不同的,所引起的變異率也有差別。為了獲得較高的有利突變,必須選擇適當的射線,但由于射線來源、設備條件和安全等因素,目前常用的是γ射線和x射線。
因此放射性物質的射線種類不同以及與人體的解除方式不同,產生的危害程度也不同。決定人體接受的照射總量有三個因素:照射時間,照射源強度與距離。必須針對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,以減危害。通常X射線當源強(管電壓)>50Kv時,必須采取防護措施,而γ射線,中子,加速粒子則任何情況均需要有防護措施《詳見建筑參考資料集輻射防護》。
防護要點:
1.入口:一般X射線當源強(管電壓)>400Kv時門口應設迂回通道(迷路),γ射線、中子、加速粒子場所均需設迂回通道。
2.墻:厚度按計算確定。砌塊墻應保證砂漿密實,并不得留有后塞孔洞?,F澆混凝土墻必須保證振搗密實、均勻,容重滿足設計要求,特別要防止滑料“沉底”現象。大體積混凝土宜加溫度筋,以防止收縮開裂。采用鉛板、含鉛或硼塑料板時搭接寬度應>10,固定板的釘應加鉛板覆蓋。
3.防護門:厚度按計算確定。門與墻搭接寬度應≥100,雙扇門中間不得留通縫。
4.觀察窗、傳遞窗:根據工藝操作需要確定。窗臺高度按實用要求、射線源裝置高度、朝向及室外駐留人員具體情況定。
5.通風:室內均應設強制式通風裝置,換氣次數按GB8703-83“輻射防護規定”,通風設施應采取防射線泄漏措施(中子、加速器室應特別注意)。
6.管道:應避免穿過防護墻或板。必須穿過時應采取折線穿過方式,并應考慮防止射線從薄弱處泄出。
7.電氣:射線源室應設報警裝置,并與門連鎖裝置接合。